繩索救援技術——錨系統
當一個單一錨固定點不能提供足夠強度支持系統時,那就不得不將多個錨固定點連在一起做成錨系統。每個錨固定點分擔一定的荷載,而每個錨固定點能夠承擔力的多少由系統的設置方式決定。邊的長度和最終拉力的方向將會影響錨固定點承擔荷載的大小。裝配錨系統后,即使任何一個錨固定點出現故障,也不會導致整個系統發生災難性的故障。
必要時啟用錨系統。錨系統與簡單錨相比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進行裝配,而且要用到許多齒輪。
在荷載分配系統中當一個錨固定點失效,會產生松弛現象,必須在整個系統重新恢復靜止之前將這種松弛消除。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的擔架和擔架里的被救人員能夠移除這種松弛,但是沖擊荷載會導致擔架內的人員受傷或造成其他錨固定點故障。這就像滾雪球一樣, 當沖擊荷載造成一個錨固定點失效時,最終很可能導致整個錨癱瘓。如果是主繩失效,保護繩可以在整個系統出現松弛之前控制住荷載。如果是挽救主繩失效的保護繩錨固定點失效,那可真是巨大的災難。
若采用荷載分配錨系統,保持系統的小巧有助于減少錨固定點的失效和沖擊荷載的發生。1-英尺原則,要求確保每條邊都小于30cm,這是個很好的指南。若不適宜設置錨固定點,可以考慮將錨固定點延長到錨系統上,從而使系統保持緊湊。從預期受力的一側拉拽系統,以確保系統不會因太過小巧而無法正常運行。
荷載共享錨系統
荷載共享錨系統中的荷載分配取決于救援人員如何裝配系統。如果各邊的拉力相同,那么荷載能夠平均分配。如果一條邊較長 ,則該邊錨固定點承受的荷載比平均分配時的少。實驗證明,盡管在設置的時候千般小心,其結果也是每個錨固定點承擔的荷載完全不相等,并且錨固定點上承擔荷載的較大值也幾乎不一致。而且,如果拉拽荷載共享錨系統的力的方向發生改變,系統的某-條邊將要開始承受更多的共享荷載。
荷載分配錨系統
在裝配荷載分配錨系統的眾多方法中,我們發現下面系統的靈活性、功效性都特別好,而且可以進行快速裝配。它可以系在繩索的末端或者跟一根單獨的繩索相連。在疊加系統( stacking system )中利用一點點創造力,幾乎能設計出荷載作用于錨固定點上的所有組合。雖然疊加也不是必需的,但是如果單個錨固定點的強度差異特別大,這種方法很有用。
采用收集點(collction point),比如錨分力板,可以解決繩結預估尺寸(對于某些系統來說這很必要)的問題。因為錨分力板上的那些小孔具有對裝備進行有效組織的優勢,錨分力板上的最大的那個孔成為最佳的收集點。
裝配和使用錨分力板時,用單環8字結( figure 8 loop )和安全鉤將繩索的一端連在錨分力板最大的那個孔上。將繩索穿過第一個錨固定點, 繞回錨分力板上的安全鉤,然后連接下一個錨固定點。如此往復直到錨分力板將所有的錨固定點“縫”在一起。調整繩索的用量,直到適合系統的尺寸為止。最后再打個單環8字結收尾。
荷載分配系統的自我平衡能力會受到摩擦力的巨大影響。大多數情況下,在加載之前手動調節系統、平衡荷載在各錨固定點間的分配會使分配數值最為接近。
兩點式荷載分配系統
可以用小型織帶環或普魯士繩環(雞爪繩)快速的制作兩點式系統。將環的兩端分別掛入兩個錨固定點,然后把環中間
的兩根繩拉向自己。將其中的一根繩扭成帶有一個小環的X型狀態。然后將兩根繩掛入安全鉤內,安全鉤要穿過小環。如果其中的一個錨固定點出問題的話,這個扭曲會防止安全鉤滑落。
如果使用細繩,系統通常會實現荷載的自我平衡,而且是不定向的,但是這種不定向僅限于兩點間。由于制作這種錨系統至少要有兩個錨固定點,所以這個方法在雪上救援非常流行。
預拉力后置錨
當位置最佳的錨固定點比較靠邊,并且需要輔助力量拉拽荷載的時候,可以使用預拉力后置。舉兩個例子,比如工業場所的欄桿或者荒野里的小樹,對于支撐系統來說都太不牢固。將邊緣錨固定點連接到防彈錨固定點上,使其形成預拉力后置,邊緣錨就成了救援系統的焦點,而荷載則通過預拉力系統轉移到防彈錨固定點上。
預拉力后置系統可以由繩索或織帶制成。系統各構件越堅固,荷載轉移到后方錨上的效果就越好。先在前面的錨固定點上打好織帶錨。然后在后面的錨固定點上打好第二個織帶錨。兩個錨固定點的連線方向需要與承受荷載系統的力的矢量方向保持一致。
用一個大安全鉤把繩索和前方的錨連在一起。接著讓繩索穿過后方錨上的大安全鉤。然后再返回并穿過前方錨的安全鉤,然后再返回并穿過后方錨的安全鉤。這就是改變方向的3:1機械效益系統。
在前方錨固定點上打好另一條織帶錨,讓其穿過控制預拉力系統的織帶環實現互鎖。用該織帶環連接救援系統。通過兩條織帶的互鎖方式,如果前方錨失靈,系統仍將附著于預拉力系統。拉緊繩索直到前方的錨向后輕微的移動一點為止。緊緊抓住三根繩子,然后將繩子的末端系在后方的安全鉤上。
先構建預拉力后置系統。在救援系統承重之前,抓住預拉力系統的中部,(沿矢量方向)用力拉拽去除繩索上的彈力,然后再次拉緊后方錨固定點上的繩結。拉力方向必須與預拉力系統方向一致,以便適當地轉移荷載。如有必要,使用第二個預拉力系統。拉力方向應該被兩個系統產生的角度平分。
預拉力前置是預拉力后置的變形,這個系統將焦點或連接點置于前方錨固定點的后面。拉力可以移除延長錨上的伸長率。
應急錨系統
應急錨系統允許垂降繩.上的人員進行快速撤離。應急錨系統是管理新人安全訓練的好辦法,戰術小組也常用應急錨系統為垂降系統上的人員提供快速救援響應。該系統實際上是一個現成的下放系統,能夠把卡在繩索上的垂降人員降至地面。
一旦決定設置應急錨系統,您需要準備的繩索長度是平時長度的兩倍,也就是說繩索的長度能夠到達底部兩次。從固定繩端開始,然后把繩索下放至地面。將繩索穿過緩降器并鎖緊,包括打好安全結。若要將兩根繩索接在一起用,一定要確保繩索接頭位于緩降器的下方。
變向錨系統
變向錨的繩索形成的角度會隨著錨上荷載的增加而改變。如果您用一輛汽車的側面做錨,主繩沿斜線上升,然后轉90°,那么機械效益系統與路面平行,錨上的力是荷載的1.4倍。
設置變向錨時,您需要決定當系統承載后您要把滑輪放在哪?在主繩上施加拉力,能夠幫助您直觀地觀察到滑輪最終所處的位置。錨上的矢量力將平分主繩形成的角度,這點也可以幫助您判斷錨是否處于拉拽荷載的最佳位置。
當您不確定滑輪與錨之間的距離時,對應急錨系統進行一下改變能夠幫助您正確安裝變向滑輪的位置。這種情況在長距離低角度疏散需要提供小角度彎曲時經常發生。先裝好錨以便使滑輪離錨的距離比離轉移路線中心線的距離更近。鎖住緩降器。當系統承載后,釋放拉拽滑輪的繩索直到系統移動到您想要的位置。擔架抵達滑輪處,解鎖緩降器,然后拉拽繩索為擔架組在主繩上制造充分的松弛以便移動滑輪。
反作用力錨系統
在敞開結構中工作時,如梯籠或梯塔,反作用力錨系統能夠令擔架遠離其臨近的表面。繩索上的拉力來自于拉繩小組,不管是提升還是下放,都可以將擔架拉離其臨近的表面。
利用緩降器令滑輪向外延伸。用一條比您預期稍短一點的繩索裝配它,放繩,直至荷載越過障礙,然后鎖好。移動操作者的位置會改變平分的角度,也能夠控制下放的路徑。